畅谈新常态下生物医药转型升级
凤凰网、新浪网、重庆晚报网、中国发展网等多家主流媒体7月10日刊登高圣医药副总裁、执行董事,重庆威斯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《畅谈新常态下生物医药转型升级》一文,文章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生物医药行业的转型之路。
高圣医药是一家集新药研发、临床前实验,临床实验,体外分子诊断,亚健康管理,生物投资管理,生物技术专业第三方科研平台、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于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。
文章指出:
周勇,高圣医药副总裁、执行董事,重庆威斯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
2015年最热点的词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,新常态是经济学家给的一个新名词,不是好事,也不是坏事,是指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;以前的方式,模式,行业版块,经营方式,都在发生变化;
中国经济以前发展的高速增长,取决于很多因素。如:人口红利,资源丰富,基础建设发展,出口创汇的优势。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。
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,出口难度加大,人口红利下降,投资型增长下降,房地产过于饱和;所以现在需要调结构,稳增长,不只看GDP,要看可持续的发展机会,以及产业结构端口上移。
在生物医药行业,也是一样;从以前的粗放型增长,仿制药,权钱交易市场模式,代工模式;要变成向重知识产权,重研发的精细化发展道之路。
在十三五规化中,健康养老产业,信息化,物联网,工业4.0,农村城镇化,互联网+,以及新型材料,生物医药纳入重点产业;与我们相关的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迎来了好的发展机遇;新型材料我们可以从环保,健康,高精尖入手,如纳米材料,以及还有很多新型复合材料;生物医药则实际是生物和传统医药的结合;如生物芯片,高通量测序,QPCR 技术,生物探针,荧光材料对肿瘤细胞的示踪等,以及miRNA,lcRNA,对一些疾病的早期无痛诊断;还有我们的生物靶向治疗技术,如:抗体类药物,多肽类,小分子类,以及现在基因类药物,小RNA干扰类药物,基因修饰类药物,以及现在的精准细胞治疗技术,以及整合医学技术。
机会是很多的,但是和以前的经营方式却发生了变化;传统的企业就是制造产品,销售产品,收回货款,再制造产品。这样的商业行为不断重复,直到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下行期。但是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,这一种模式创造的利润在不断下降,并且对公司的盈利模式没有保护;从长期的战略眼光来看,这样是很不划算的。
所以只有占有上游领域,投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不断地激励团队真正的创新;并对社会中的发明专利,知识产权引进开发,不断引进有真正创新开发团队和人才,这样才会在未来的新常态下占有制高点。
但是问题来了,发明或者发现原创技术是一个花费时间,财力的事情;首先是我们的心态要发生变化,即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奋斗沥程,短平快的时代将过去;我们得从传统行业的利润中加大对科研产业化的投入;第二,我们还得去资本市场中去融资来为企业,为项目发展做努力;第三,股权换发展是必然之路。第四,合伙人制在今后也会是新常态,即和投资人,管理层,员工,创始人都是合伙人制;第五,人才计划的重要性已超过了所有的企业组成要素。因为人才可以创造创新,其他要求是不变的,只有人才的因素是上限是无穷大的。第六,跨行业合作,跨地区合作成为主流。因为新的创新是多学科的交集,跨地区是让我们有国际视野。如生物行业全亚洲只有东京大学和中国中科院进入了世界前50名生物类研发单位;而美国前10名研究院所就有8个。没有%E